CONTANT US
一件好的雕刻作品,可以让人彻夜未眠。
一件好的雕刻作品,足以震慑您的心灵。
当我看到了千方石的作品之后,真的震慑到了我的心灵。
如果有幸,我真希望可以亲眼看到千方石的雕刻作品。
即便远观,作品的意境,已经让人怦然心动了。卖个关子,先不看细节,先说说作者这个人吧。
这位老兄出生在山东的一个木匠家庭,每天看着父亲在一堆锛凿斧锯和各类木材中打转,千方石从小就对画画、雕刻有了浓厚的兴趣,及至小学,他就已经开始在蛋壳上用针“瞎划拉”了。
千方石保存至今的早期蛋壳雕。
中学开始,千方石的蛋壳雕已经小有名气,并颇为传神,这使他对于自己的美术能力即自信又有期待,于是,努力考了两年美院,却终因严重偏科,英语不过关而落榜。最终,他选择了和美术有一定关系的山东农大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读取本科。
大学期间,除了坚持蛋壳雕之外,千方石开始拿起刻刀,从果壳雕入手,无论橄榄核、桃核还是核桃,他并不太考虑材质的贵贱,全都信手拈来而作。这一时期,童子功一样的蛋壳雕积累,令千方石在微雕技法上展现了深厚的基本功,而扎实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背景,又令其作品的布局上独树一帜。于是,大处不惧其繁,微处不惧其精,千方石的作品特质逐渐凸显。比如下面这几件作品,对于他的这两个长处可见一斑:
千方石核桃作品一花一叶
常除心头草,常修身上枝。
扫凡尘(橄榄核作品)
“净”这个作品很有意思,左边用桃核完成,未剔除干净的桃肉风干后代表淤泥,右侧是一支长形的橄榄核做成的枝蔓、荷叶、僧人,代表了出淤泥而不染。
其实,最有心之人,往往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就是在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中吸取养分,除了上面所说的蛋壳雕和园林景观专业之外,源于家承的对于木材的深刻理解在后面一段时期,让千方石的作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时流行的果壳雕领域,除了手串之外,其他各类摆件往往是放在玻璃底座或者装在玻璃罩子里面,千方石觉得玻璃的现代感和传统题材的作品有些格格不入,于是,根据家承给他带来的对于木材的了解,他给自己的作品们寻找了一种新的底座——紫光檀。
紫光檀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外面的皮子和里面的芯呈完全不同的色调,外皮黄色浅,内芯紫黑深。于是借助这个特点,千方石巧妙地把它和核雕结合在一起,做出了下面这些产品,这一系列,也算是他首创的了。
作品“相”,不得不多放几张图片,因为几乎每个角度每个细节都是有自己的含义。紫光檀皮子做的“如来像”,紫光檀芯做的水波纹,核雕的众生相和无相。大赞的作品。
作品夜泊,核雕做的船和山崖,紫光檀皮子做的岸边,紫光檀的芯,就是夜泊的水面了。
作品一瓢,两种材质的完美融合。
作品“初心”,佛影中的莲蓬,即是水面上荷花瓣的初心。
作品“初心二”,佛影是僧的初心,佛影中的花苞是僧人脚下的莲蓬的初心。千方石说,佛影镂空处原本是被虫咬过的一个洞。
作品“我本莲生”1、2、3,僧人的婴儿、少年、青年时期,对应了荷叶,含苞荷花、莲蓬的三个阶段。
除了核雕,千方石还会做一些其他的作品,相对较多的是松石,比如下面这些:
作品“幻、画”
作品“忆江湖”
对于一个善于思考的作者,创意总会源源不断。后来,倒流香又成了千方石进一步营造作品氛围的工具。
作品“坐待云起”倒流香流下来的烟雾,是云雾。
作品“幻山水”,倒流香流下来的烟雾,是水流。
看了这么多的作品,不少读者应该都感觉到了,千方石对于禅、佛一类的题材极为有兴趣,所以他的作品里,总会出现僧、佛、莲等内容。意境足够到位,但总似乎拘泥于形,而未放于意。直到有一天,他在跑步的时候捡到了一枚弯曲的螺丝钉。千方石开始了一个新的系列:舍利。
初次见到舍利系列作品的人,似乎会觉得和前面那些作品比起来,这个作品太过简单,质朴。但千方石却另有一番道理:“捡到那枚螺丝钉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无论人造还是自然的东西,他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开始一场修行,比如钉子从铁变为钉子,就是他的生。而无论钉在哪里,拧在哪里,都是他的修行,修行一定是痛苦的。直到弯曲了,废弃了,他的修行结束了,他会留下一个‘全身舍利’证明他这一世的修行。所以,我开始着手创作舍利系列。”
我问他是不是螺丝钉给他带来的“顿悟”,千方石却说,他觉得还是在之前的一件件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对于佛理和禅意的不断理解,才有的这次“顿悟”。
舍利系列目前完成了三件作品,带万字符的螺丝钉,六字真言的铁钉,以及披着袈裟顶着最高级别12点香疤的鱼干。
手机:13153727968 电话:0537-6861196 13963709048
邮件:148935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