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是我国现存的地面古建筑中,最早的建筑实物。它也像华表一样,是我国古建筑的一种特殊的类型,虽然是建筑小品,但发展变化很大,也可谓蔚为大观。最精美的石汉阙“阙,门观也。”《释名》则这样解释,“阙,阙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观,观也,于上观望也。”崔豹《古今注》说,“阙,观也,古者每门树两观于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可远观。”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卷二十三则说的更为透彻:“盖为二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石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法谓之象魏。”这就是说,阙这种建筑物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在台子上建楼观,上圆下方,因为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所以又称之为观。又因为在阙上悬挂法典,所以称之为象魏。关于“象魏”,《周礼·天官·太宰》上就有记载:“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这里特别强调了“象魏”是悬示教令的地方。最热销的汉阙式牌坊可见,阙,又称作两观、象魏。阙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古时候,人们经常把石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如《汉书·朱买臣传》上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的记载。
石阙对山门牌楼的形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一是它的实用,二是它的造型,尤其是斗拱挑檐、梁枋脊兽的楼顶更是影响较大。所谓阙,汉刘熙《释名·释宫室》中有明确记载:“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阙身大多题刻着墓祠即子母阙,一高一低,高者在内称母阙,旁复建一小阙,称子阙。根据现在四川、河南、山东等地遗存的石阙看,它们的功能、造型结构和雕刻艺术,特别是阙顶的造型、结构雕建与山门
石牌楼颇有相近之处。
司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秦始皇的阿房宫,“表南山之巅以为阙”,说他把高山引来作为其宫殿的外大门。岳飞《满江红》词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意思是等待最终收复了祖国山河的时候,在回京向朝廷和皇帝报功吧!
石雕汉阙留下的实物中,大部分是墓阙。如四川发现的二十多种石阙都是墓祠阙,而少部分则是坛庙阙。如河南的登封三阙和偃师郦食其庙阙。事实上,阙的种类按它所在的位置分大约有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国门阙等等。北京故宫的午门就是一对宫阙。石阙的主要装饰部位,不论是单层阙还是双层阙,都有造型、雕刻、装饰华美的楼顶。盖有楼顶也是阙自汉晋盛行以来,最大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单层阙有一个楼顶,而双层阙又叫子母阙,系大阙旁复建小阙,一高一低,有两个楼顶,高者居内为墓阙,低者居外为子阙。最热销的
石雕华表,雕刻工艺精美的
石雕华表。
汉代石阙和从古代到今立
石牌坊的习俗是什么?阙身立于宽大的基座上,大多有题刻以铭记官爵、功绩等。尤其是后世,阙大多出现在重要的寺庙、道观门前,以及帝王和贵族的陵墓前。其功能主要起着纪念、标识和装饰灯作用。实际上,阙,就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