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鼓石的装饰图案用什么好呢?遗存的抱鼓石纹样丰富多彩,从题材上来分,可分为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等,从雕刻部位可分为鼓座、鼓面、鼓顶三大类。
鼓座上多浮雕着牡丹、荷花、芙蓉、葵花以及如意纹、卷草纹、祥云纹等纹样,表达着福寿吉祥的寓意,是花好富贵的象征;鼓面上装饰的图形既有低浮雕纹样,又有高浮雕的狮子。
苏州狮子林三狮戏球抱鼓石
苏州狮子林三狮戏球抱鼓石
如有螺旋曲线的装饰纹样,还刻有三狮戏球(三世戏酒)、四狮同堂(四世同堂),五狮护栏(五世福禄)等图案;鼓顶上面一般也雕成狮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狮者,兽中之王也,是旧时大户人家尽显豪门威严的象征。
在门枕石上雕刻兽头,很早以前就有了,传说其具有镇宅避邪之功用。例如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的北魏文成帝冯皇后陵墓(建于公元484年)的石券门,其门枕石外侧就做成了虎头的样子。另外,北京地区的抱鼓石上所雕石兽还有唐代时期的翼兽(现存五塔寺),辽金时的石虎(现存五塔寺),元代的石狮(现存妙应寺)。从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来看,南北抱鼓石多数在装饰手法上均选择了狮子,这并不是巧合。因为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狮子而是龙生九子的椒图,就是汉族民间称为"吞口"的瑞兽图形。其真名叫"椒图"。传说龙有九个儿子,每个都有自己的法力与个性,长的模样也不一样。
苏州虎丘山寺鼓面上做成螺旋状抱鼓石苏州虎丘山寺鼓面上做成螺旋状抱鼓石
杨慎的《升庵集·卷八十一龙生九子》就有:"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故"椒图"像水里的螺蚌,有一圈圈的螺纹,它喜好闭合,放在门前跟石狮子一样是看门的。故徽派祠堂宅门的抱鼓石在外形上酷似螺蚌,而台湾地区抱鼓石则多在鼓面上做成螺蚌的螺旋状(苏州虎丘山门也有类似抱鼓石)。二者所指的符号语义是相同的,同质异构而已,都源自于美丽的龙生九子的椒图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