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初年到“文革”时期是泉州牌坊群历经劫难的时期,古城牌坊群损毁几尽。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牌坊群的文化价值,反而将其作为封建统治的象征和经济建设的障碍加以铲除。
一、民国初期,拆毁黄培松状元坊和施琅将军坊 。
泉州同盟会以施琅扶满反汉而议定拆除。因施琅后裔亦参加革命且有重大贡献者,准其族人自拆。部分构件今存开元寺。
二、拆城拓路时期,城内主要街道多数牌坊被毁坏。
民国十年(1921年)开始,泉州古城经历了为期十余年的拆城拓路时期,建成纵贯南北的中山路和数段支路,同时也拆毁了城内主要道路上的牌坊群。古城双门前至南门原有牌坊约20座(其中明坊17座),仅存南岳后街俗呼“打枪坊”等3至4座牌坊,其余牌坊悉数拆毁。拆下牌坊构件,较完整精美的被人收购,其余则敲碎充作铺路石子。
1926年,泉州民办汽车路有限公司修建泉州至万安桥南公路,原方案需要拆除仁风街石坊群,后来技术人员提出填湖筑路的第二方案。经比较,仁风街在东湖边为一条弧线,线路较长,征地赔偿费用高,第二方案从东湖填土筑路(形成今日东湖街的前身),线路较直,征地费用降低足以弥补填土增加的费用,从而使东门外牌坊群侥幸逃过一次大劫。
此间曾掀起破除迷信运动,东岳行宫和元妙观首当其冲,后来导致“万山第一”坊塌圮,其坊额今收存于大开元寺内。
三、1955年-1967年疏通道路和“破四旧”,泉州古城内外遗存的牌坊拆除几尽。
1955年,公路部门以妨碍通车为由将东门外至仁风街头数座贞节坊拆除,此风一发不可收拾,殃及其他牌坊。
当时,有关部门曾就泉州牌坊的处理问题报告国家文化部,1955年5月,国家文化部函示:“一、这些牌坊可选择少数雕刻精美、艺术价值较高的,适当保存,如有危险,可视具体情况及现有力量予以加固。二、艺术价值较低者,如有危险或妨碍交通时,可以测量照相后予以拆除。”此函仅要求对少数牌坊适当保存,实际上为大量拆除牌坊开了绿灯。
此后,东门外牌坊被陆续拆除,如东门外“劳绩懋著”坊。城内牌坊亦未加保护。东街原有
石牌坊18座其中明坊15座,至解放初期,尚存“豸绣承恩”坊、“宫保提督”坊等4座跨度较大的石坊。
1961年一个夏夜,东街行春门附近的史朝宾进士坊被台风刮塌,次晨便开始拆除。
1962年,台湾海峡关系紧张,泉州城军队调动频繁,以疏通道路为由,将东街和东门头牌坊悉数拆除。牌坊部分构件由泉州文管会收藏于开元寺。至“文革”前夕,泉州仁风街数十座牌坊所剩无几,石坊构件被当地民众挪作他用,雕刻精美的石构件成为猪圈的窗户。
1966年的“破四旧”旋风席卷全国,泉州古城内外牌坊亦遭厄运。最令人痛心的是,曾从龙状元坊亦毁于一旦。到“文革”末期,古城内外已见不到成群的牌坊,城内仅存“小山丛竹”坊;泉州城东门外数十座牌坊只剩下“急公尚义”坊。城外仍可见个别幸存牌坊,往往沦为他用,面目全非。石狮市原属晋江县境,其城隍庙后不远有一处二层民房,将施琅将军“南邦寄重”坊夹建其中,这座重要的牌坊虽屈于檐下,却藉以幸存至今。
山东嘉祥金点
石雕厂,嘉祥知名
石雕雕塑企业,雕塑一级资质。专业制作各种
石雕,人物,动物雕塑。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优越,金点
石雕,是您的首选!
期待与您的合作!!
大型雕塑项目我们更专业……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3153727968 13963709048
更多内容请点击金点
石雕官网:
http://www.shidia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