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开渠时,从一猪舍墙壁发现三块
石牌坊,由此挖出200年前两段忠孝贞节的民间故事。昨日,惠安洛阳岭头村,清代刑部主事陈金城的后人陈中和向记者讲述了三块
石牌坊记录的先人故事。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也说出了牌匾重见天日的可喜之处:“为孝子坊、节孝坊典故,找到文物实物。”
草棚间惊现清朝三牌坊
昨天,记者和陈建中来到岭头村,在一个废弃的猪舍墙壁上,记者看到三块青草石,镶嵌在屋墙上,赫然醒目。凑前一看,顶上一石块写有“道光十五年礼部题请旌表奉旨赐币三十两建坊入祠崇祀……”。
“开渠时,有人把靠墙的一石块搬开,三块牌坊才露出来。”
这三块牌坊记录了什么呢?陈建中就
石牌坊上字样分析,这牌坊记载着道光皇帝为颂扬品德高尚者,特赐银建牌坊。陈馆长推测,该牌坊应该还有几块,内容是交代皇帝为何赐银立坊建祠供人供奉,也就是说他所要传颂的品行记载。另从牌坊下的署名,即金城三兄弟看来,这牌坊应与清代刑部主事陈金城有关。
在牌坊旁的陈金城、陈伯达故居,该故居管委会工作人员陈先生,自称是陈金城第七代孙,他说,道光皇帝曾赐孝子坊、节孝坊,两个牌坊上的牌匾都是用青石做成的,高约二尺,长约五尺,“孝子坊”和“节孝”五个大字都是道光年间进士、翰林院编修、诗人、书法家何绍基亲笔书写,凹刻而成的。“只可惜,‘文革’期间,两个牌坊已被拆毁,镌有对联的石柱被打断后同牌匾和狮子等
石雕分散异处,移作他用。”
牌坊记下两段感人故事
那么,“孝子坊”、“节孝坊”记录的是什么故事?道光皇帝要称颂的是什么人?陈金城第五世孙陈中和讲述了两个流传两百年的故事。
陈金城的祖父陈明通,父母早逝,他十分孝敬他的继母骆氏。自少家贫,但他知道继母喜欢吃鲜鱼羹,不管寒风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他必到洛阳街,用卖柴草钱买鱼煮羹,供他继母作早餐。骆氏晚年生疽卧床,他日夜为她煎药、洗濯。很快,陈明通的孝行传遍乡里乡外,大家仰慕他,受之感染,乡里孝道蔚然成风。更为难得的是,继母逝世后,陈明通在她的墓地旁搭起草房,每夜前往守候哀悼3年多。
而节孝坊,夸的则是陈金城的母亲庄时娘。庄时娘36岁守寡,她未有改嫁之心,一心侍奉公公,照顾小姑。为了养家糊口,她日夜织布换钱,抚育三个孤儿,并以她丈夫的品行劝教儿子,要苦学成材。庄氏坚贞节烈,万难不辞,周恤亲戚邻里,常为世人所称赞。
为表彰陈明通和庄时娘的崇高德行,并借以教范后人,经庄氏姻侄、礼部主事、御史杜蕉林据实呈报,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特钦赐为陈、庄建坊入祠。
□说汝知影
陈金城(1802年3月~1852年9月),字念庭,号殿臣,惠安县洛阳镇梅岭村(岭头)人,出身于耕读世家,清代道光年间(1822年)举人,后官至刑部支南司主事。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金城激于爱国义愤,撰写《平夷论》、《筹守福州议》、《筹守泉州大队议》等文,提出强兵戎边与攻防军事方略,力主训练兵民,互卫御侮,并主张以民意为衡立法治国,严惩国贼皇族琦善等,均受到当局乃至皇上高度重视与采纳,朝野各界深为赞颂
山东嘉祥金点石雕厂,嘉祥知名石雕雕塑企业,雕塑一级资质。专业制作各种石雕,人物,动物雕塑。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优越,金点石雕,是您的首选!
期待与您的合作!!
大型雕塑项目我们更专业……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3153727968 13963709048
更多内容请点击金点石雕官网:http://www.shidia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