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NT US
青田石雕以技智巧施、色质妙用、细镂精雕、秀逸玲珑博誉于天下。青田石雕的雕刻手法,从形式上分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镶嵌数种,以圆雕、镂雕最常见,尤以镂雕最具特色。从风格上分有写实与写意两类,而以写实为基本倾向。那么青田石雕是怎样表现作品神韵的呢?
周金甫作品《赤山红松》
石雕和一般的绘画雕塑相比,既有确定主题、选择题材、经营位置、刻划形象的共性,更具有受到既定物质材料强烈制约的个性,所以,石雕从布局开始就要“因材施艺”,艺人往往要将石料摆在案头,横摆斜置,细致观察,反复构思,当面前的石料与脑中的某一灵感图象相契合,产生创作冲动时,才挥锤握凿,确立作品雏形。
徐伟军作品《又是一个丰收年》
取石之“势”造想象之“型”,随石之状作构图之变化。尤其有些生得格外“怪”而“丑”的石料,往往蕴藏着最美的造型因素,可能更会引起思维联想,容易诱发创作灵感,出现丰富美妙的遐想,平时生活中的“一瞬间”会“跳出来”同石形状态联系起来。
周金甫作品《山珍》
在砍坯的过程中,由于石料本身存在某些客观因素,要随时准备应变措施。比如随着砍坯向纵深进展,石质起了变化,在人物的脸部或胸部出现不佳的杂色,这就要采取应变办法。一是在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适当改变动态,避开杂色;二是估计杂色不会太厚,后面石料又足够有余时,可将人物位置后移,这样就可去净不佳石质:三是可以改变原来构思,巧用杂色,在不违背整体情节的情况下将杂色雕作人物必需的道具或装饰物。比如一个桃花扇仕女可以手握扇子搁在胸前或掩住半边脸面,杂色可以刻成扇面上的花纹,这样反成了“锦上添花”,妙趣横生。
周金甫作品《编珠璀璨》
依色取俏是青田石雕的重要艺术特征,青田石温润如玉,却有比玉更丰富的色彩,更奇特的花纹。自然界几乎把所有的颜色都印染在青田石里面,使它呈现出青、白、黄、红、棕、紫、绿、蓝、黑、花等绚丽的色彩。石雕艺人根据石料不同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创作,在石料质地和色彩最突出最理想的部分,安排作品最主体的部位,使青田石雕融自然美和工艺美于一体,形象逼真,绚丽多彩。
林观博作品《观音》
就拿人物雕刻为类,石雕艺人常常引用“做人难”这句人生处世的俗语比作人物雕刻之困难。雕刻人物非但要具有真功夫的形似,而且要表现其思想感情的神似,欲得“神”更必须先有“形”,形神兼备才显其生动。
石雕人物作品以佛教题材最多,包括罗汉、观音等,此外,还有寿星及部分世俗人物。在人物雕刻中,人物的头部雕刻尤为重要,所谓的 “开脸”都是留到最后完成。
张爱廷作品《福禄寿喜》
在传统人物造型中,定型人物就有一个定型的脸面,根据脸型的差异,总括出“田、由、国、用、日、甲、风、申”等八字,代表不同的脸型。面扁方圆胖为“田”字脸;上削下方、下颔宽大为“由”字脸;面形方正为“国”字脸;上方下大为“用”字脸;形长方者为“日”字脸;下巴尖瘦者为“甲”字脸;额部方正、下颔宽大者为“风”字脸;上削下尖、两颧外凸者为“申”字脸。概括起来不外是方形、长方形、梯形、倒梯形、鹅蛋形几个大类。
庄伟平作品《春》
刻划人物的神态除了整个身躯的运动姿态和四肢的动作外,面部的表情是最主要的,这是作者传达给观者各种情绪的主要手段。庄严、愉快、沉思、幻想、愤怒、哀愁等等情绪,都是靠面部肌肉的张弛牵动眉、眼、嘴甚至鼻的变化来表达,这个变化是十分复杂而微妙的。起主要作用的是一组表情肌,如皱眉肌、笑肌、颧肌、上唇方肌、鼻肌等。
庄伟平作品《秋》
民间以“喜、怒、哀、乐”四字概括人的基本表情,
诀曰:“若要笑,眼角下弯嘴上翘;
若要愁,嘴角下弯眉紧皱。”
“怒像眼挑把眉拧,哀容头垂眼开离,
喜相眉舒嘴又俏,等样口开眼又眯。 ”
手机:13153727968 电话:0537-6861196 13963709048
邮件:148935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