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NT US
棠樾牌坊群是研究封建文化的活化石,走在棠樾牌坊群的甬道上,循着牌坊形成的历史脉络,感觉到它成了徽州的历史见证,牌坊群的形成过程似乎就是徽商形成、发展、鼎盛和衰落的缩影。有意思的是七座牌坊并未按建造时间排列,建于明代的鲍灿、鲍象贤祖孙牌坊都属于“忠”字坊,一个打头,一个殿后,一脉相承,如同一本保存完整的宗谱。
棠樾牌坊群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三座明坊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象贤尚书坊。鲍灿坊族表明弘治年间孝子鲍灿,坊阔9.55米,进深3.55米,高8.86米,建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近楼的栏心板镌有精致的图案,梢间横坊各刻三攒斗拱,搂刻通明,下有高浮雕狮子滚球飘带纹饰的月梁。四柱的嗓墩,安放在较高的台基上。乾隆下江南时曾誉棠樾村“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牌坊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它是一个徽商家族,在明清两个朝代400多年时间里,树起的家族丰碑,封建时代崇尚的所有道德礼仪标准都物质化在牌坊里,气势和风度之盛可谓是震人心魄。村内七座牌坊(明代三座,清代四座)逶迤成群,古朴典雅,从西到东首尾照应,无论从东向西或是从西向东数起都是按“忠、孝、节、义”排列,以“义”字为中心。而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建筑风格浑然一体,虽然时间 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恢宏华丽、气宇轩昂。到了明清两代,石雕牌坊建筑艺术也日臻完善。建筑专家们认为:棠樾牌坊对研究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建筑艺术和徽商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极其重要价值。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各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为朝庭兴旺作出的“杰出贡献”,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庭,棠樾牌坊群。
明坊3座是: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前二坊为卷草型纹头脊式,后一坊为冲天柱式,3坊都是4柱3间3楼。慈孝里坊上面镌刻“御制”、“慈孝里”字样,是旌表棠樾人鲍寿孙和他的父亲,即“父慈子孝”的牌坊。该坊通面阔8.57米,进深2.53米,高9.60米。整个牌坊典雅古朴而厚重。明3坊其结构、规格基本相同,只是雕刻内容从粗犷简单的花卉到精致繁缛的鸟兽,有所不同。
手机:13153727968 电话:0537-6861196 13963709048
邮件:148935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