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最早记载的牌坊
据笔者目前掌握到的资料,最早的牌坊是浙江的黄岩县,建于熙宁九年(1076)的清镇、钦贤、仁凤、新罗四座牌坊,从嘉定癸未(1223)陈耆卿编的《嘉定赤城志》所附黄岩县志图中可以找到清镇、钦贤、仁凤三坊,图中均画出了牌坊的形状,树于巷口;新罗坊在县城东一里,故图中没有绘入。又据《吴县志》载,吴境内有14坊均为宋以前建的,即比清镇、钦贤、仁凤、新罗四坊又早了116年,但未能进一步确定其修建年分,这14坊到底谁先谁后亦无考,只好在此存疑了。
现存最早的牌坊
据《嘉定县志》载,学庙前的兴贤坊(左靠边)是在淳佑(应为示旁,下同)九年(1249) 时兴建的,此后又于至正十四年(1354)于兴贤坊的东面兴建了儒林坊(今育才坊),正德元年(1506),在学庙灵星门南面兴建了应奎坊(今仰高坊,左靠右),共同组成了学庙前的广场,此后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万历十四年(1586)、天启四年(1624)、康熙四十二年(1703)、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五次修庙前三访,到光绪五年(1879)重建仰高、育才二坊,修兴贤坊。从这些记载来看,兴贤坊自建成后共修过六次,且据现今向该学庙管理人了解,也确认现今的兴贤坊仍为淳佑九年所建。故此,笔者认为,兴贤坊是目前掌握资料中最早兴建而保存至今的牌坊。但是,也还有疑问之处,光绪六年重修的《嘉定县志》附图上所绘的兴贤坊是重檐的,它应是最后一次修理的实录,但从现在的兴贤坊来看,却是单檐的,是图画得不确还是此后又重建过,还是修理时去掉了一重屋檐,均不得而知,也只好暂时存疑了。
牌坊最多的城市
苏州曾经是牌坊最多的城市,据吴湖帆先生考证,宋平江府(即今苏州,亦即《吴县志》中的吴境与长洲境)城图碑是绍定二年(1229)重建平江坊市时刻的,共有牌坊65座,前面已经提到明时的苏州仅吴县境内即有牌坊123座,清时有113座,可谓牌坊最多的城市。故在《吴县志》坊巷卷中,十分自豪地说:“观坊之多而知风化之美,观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与巷俱以多为贵,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贵,所以然者,民欲其庶欲其富又欲其善,国有旌典所以劝善也,建坊以资观感,庶巷处者悉兴于仁也,斯二者亦以资观感岂仅备稽考乎。”然而现在苏州的牌坊已所剩无几了。
牌坊最多的街道
牌坊自脱离坊巷独立出来,作为“个人纪念碑”,就不甘居于陋巷偏僻之处,而愿“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所以都纷纷建到最热闹的大街上去,于是明清以来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牌坊街。牌坊最多的街可能要算常州府前大街了,在光绪五年(1879)重修武进《阳湖县志》中附有余文钺绘的武进阳湖县治图中可以看到,从常州府大门前的“中吴要辅”牌坊起,至天禧桥头的甲戌牌坊止,糖葫芦似地共串了24座牌坊,真可谓密集如林的牌坊街了。常州府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甲戌等11座以年份命名的牌坊,都是科举高中者,再加上尚书等高官牌坊,说明能将牌坊立到这大街上都是最有身份的,贞女烈妇们的牌坊,一座也挤不进来。现从这幅图中截取常州府前大街这部分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