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兴义市鲁屯镇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人们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慨叹:鲁屯是600多年前黔西南大地上最繁荣的地区,如今虽偏居一隅,在州内的乡镇中,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这里比比皆是的文物古迹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却无时不刻不在向人们昭示其悠久的历史辉煌和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鲁屯位于兴义市区东北40公里,国土面积64.45平方公里,辖9个村,1.96万人。“鲁屯”这一名称从明洪武22年(1389)沿用至今。这里风景秀美,环境幽静,尤其是斜阳照射下的
石牌坊群,更是小镇的特有景观。
据《兴义府志》记载,明洪武14年(1381),
普安司联合云南土司阿诗马反叛朝廷,明太祖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大将军、沐英为副将军率兵30万征讨,于洪武23年平乱,旋裁土府,设普安卫,下设两个军事指挥中心——千户世袭左右二所,归朝廷调遣。1390年,右所从普安杨屯移军鲁屯,筑城于扬拉山下、兴义县东北境内、七孔塘之南。鲁屯千户所指挥十个军屯(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这种军屯制施行“边疆驻军三分守城,七分屯垦;内地驻军二分守城,八分屯垦”。“平时耕田织布打铁,战时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中国通史纲要》)。军屯制把江南先进的文化艺术、耕作技术带到鲁屯,强劲的江南之风,使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并积淀了厚重的“屯堡文化”。从明朝末期至清朝中叶,鲁屯一度是兴义、安龙一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738年,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盘江水系来到兴义,在其日记里叙述黄草坝时说只有几个卖黄蜡和汤锅肉的商人,而这时的鲁屯已是一个设有驿站,商贾云集,街市繁华的城镇了。据考,鲁屯比兴义城早开发233年。
从遗留下来的建筑物考证,鲁屯古有内外城墙,开东西南北四门,街道纵横,有下排街、铁匠街、苞谷市、丝绸街、江南街、云南街等;有屯兵的营房老营;有“千户所衙门”、“吏部天官府”、“演武厅”、“圣谕台”、戏楼、书院、琳宫梵宇,还有八大庙等。至今保存完好的有三座
石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八至二十五年(1838~1845)之间,均为皇帝下圣旨并拨款,地方组织修建。鲁屯
石牌坊造型美观、结构牢固、书法遒劲、雕工精良,堪称艺术精品。这些
石牌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鲁屯历史上经济文化的辉煌灿烂。1985年,鲁屯
石牌坊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
石牌坊记载着小镇的悠悠往事,更以其美观的造型、精细的雕琢、巧妙的结构声名远扬。鲁屯牌坊原有四座,现存的三座均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结构。位于鲁屯街中岔路口的黄氏坊最为精致绝妙。此坊建于清道光年间,高、宽均为7米,铆榫结构,稳而坚固。坊底为束腰须弥座,四柱立于须弥座上。8根八棱方柱,均用完整的石料加工而成。四柱各面均阴刻楹联,文字对仗工整,书体楷隶相间,刻艺细致洗练,尤以明间中柱楷书题联堪称对联中的佳作,上联为:“白马山高蔚为竹箭松心节错根盘光日月”;下联为:“青塘水净濯出冰肌玉骨怀芳履洁被恩蒙”。落款为:“原任广西永安知州诰授奉直上大夫愚表叔王秉心拜题”。
四柱护耳均系伏狮抱鼓式,耳高1.42米,鼓厚0.22米,鼓面直径0.65米,分别浮雕荷、鹿、松、虎、鹤等图案18幅,构图新颖,想象丰富,造型生动,栩栩如生。狮子系伏卧状,昂首翘尾。护耳、蹬石浮雕四季花草,如见草动,如闻花香。正楼中间牌匾长2.5米,上楷书阴刻:“志同冰质”四字,每字30公分见方,刻艺精湛,隽秀雅致。次楼牌匾左刻“金鸾芳美”,右刻“彤管流芳”,阴刻楷书,工整建秀,刻艺娴熟。明间横梁上透雕二龙戏珠,两龙似在翻卷的彩云中腾跃穿梭。正楼平板坊上立两根高拱柱,当中竖匾刻“圣旨”二字,牌带为半透雕双龙抱柱,牌首为半透雕“兽面人首”图,形似蝙蝠伏卧,双手撑莲。构思之巧,使人拍案叫绝。次楼平板坊上亦立有高拱柱,此柱与中柱间,嵌有透雕“金蟾吐丝”花窗。坊顶翼角翘起、鸱吻含宝,形似立尾鳌鱼含珠,使整座牌坊和谐统一,雄浑敦厚。正脊中宝瓶上雕有寿字型花饰,说明此坊系百岁坊一类。整座牌坊的造型、结构、工艺、图案之巧,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实为一件精美的古代建筑艺术珍品。
两座李氏坊,一前一后,紧紧相邻,挺立在鲁屯街口半月池侧。规模、造型、格调与黄氏坊略同,唯题刻内容有异,前一座正顶透雕“万”字形图案,后一座正顶和黄氏坊雕饰相仿;二楼檐下的花窗,一面透雕“二龙舞云”,一面透雕“丹凤朝阳”。另花板纹样及局部装饰也稍有差异。
据民国《兴义县志》稿载:“武生李汝之母吕氏,善事舅姑。清嘉庆二年苗变,举家攻苗不克,舅姑失其所在。事靖还家,朝夕寻觅,痛不欲生。夜梦人告知所在,寻得二亲尸骸,舁以归葬。道光十五,请旌建坊。吕氏守节70余年,年百有二,子孙皆列缪痒。前兴郡知府仇效忠为题坊联,李氏一坊当属“贞节坊”,李氏另一坊上有“壬午科举人拣选知县世愚侄高发奎顿拜”的楹联落款。两坊分别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和道光十五年(1835)。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到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老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牌坊的种类很多,仅按名称分,就有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地名牌坊、寺庙牌坊、官宦名门牌坊、仁义慈善牌坊、百岁寿庆牌坊、历史纪念牌坊、学馆书院牌坊、衙署府第牌坊、会馆商肆牌坊、陵墓祠堂牌坊、名胜古迹牌坊等。这些牌坊主要起着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思、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作用。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例如牌坊上刻有龙凤,那一定与皇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龙乃百兽之尊,是封建社会中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征;凤乃百鸟之首,封建社会中常用来作为高贵的皇后的象征。如刻蝙蝠,因“蝠”字与“福”字谐音,因而成为好运气和幸福的象征,人们常常以五只蝙蝠组成图案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长寿、健康、富裕、平安、人丁兴旺及子孙满堂等五种天赐之福。还有鹿与“禄”字谐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绘的图案,以象征升官晋爵、高官厚禄。鱼与“余”谐音,常与水塘、荷莲一起组成图案被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金玉(鱼)满堂或连(莲)年有余(鱼);同时,鲤鱼跳龙门又是读书人金榜题名、荣登仕途的代名词,因此,鲤鱼腾浪也常被用于雕绘牌坊的图案,以象征科举及第、金榜题名等等。
除了这些图案外,古人还会在牌坊上注明牌坊是为谁建、为什么事建、由谁建和什么时候建等内容,有的还会题写对联。这些文字,可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
然而,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立牌坊可是一件极为隆重、极不容易的事,并不是你想立,你有钱就可以立的。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至于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要求就更严格,须经当地官府调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可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在当时来说,如果一个人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对这个人、这个家族乃至这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鲁屯的兴盛是明朝初期军屯制的产物,军屯制的两大内容一是战备、二是农耕。在社会稳定之后,农耕、屯田的作用凸现出来,鲁屯作为右千户所的驻地,其本质是一个军垦农场,社会功能很单一,并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推动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杠杆只能是商业贸易活动,兴义、安龙等地以其强大的商品辐射力和充足的物资储备量,迅速发展壮大,后来居上,形成了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城市。于是,于清朝中叶以后,随着兴义府城迁至安龙,鲁屯便日渐衰落下来。
尽管如此,鲁屯众多的文物古迹,浓厚的文化底蕴,仍不失为一笔巨大的财富。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鲁屯镇提出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把本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包装推向市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仍不失为颇有远见卓识的明智选择。
山东嘉祥金点
石雕厂,嘉祥知名
石雕雕塑企业,雕塑一级资质。专业制作各种
石雕,人物,动物雕塑。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优越,金点
石雕,是您的首选!
期待与您的合作!!
大型雕塑项目我们更专业……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3153727968 13963709048
更多内容请点击金点
石雕官网:
http://www.shidia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