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门窗在结构上有所改进,工艺上推陈出新;官式建筑严谨,形成模式后轻易不做改变,注重内外檐装修的区别,形成庄重高贵的风格;民间建筑因地制宜,塞北江南,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都使门窗装饰内容丰富多彩。中国的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在经济繁荣之时都愿一展技艺。文人的刻薄要求,匠人的生存之道,自觉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在古代门窗这一领域也不例外。
门窗的结构工艺
图案内容:灯笼锦地.花卉.攒插.
家具的制作在三维空间展开,与建筑相似。他要求工匠先考虑其功能,卧具--比如床榻,坐具--比如椅凳,承具--比如桌案,再做相应设计。家具分类明晰,功能明确,工匠只需尽手艺之能,满足雇主或市场之需。
门窗制作的复杂之处在于它必须在面上做文章如果门窗的厚度忽略不计,门窗的设计要在二维空间展开。它要有框架,除板门外,无论是格门、槛窗、支摘窗等,它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来支撑整个门或窗的存在。
门窗的透光部分,格心的设计也很重要。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适用、美观、牢固、成本等都要反复的斟酌。装饰手法多而复杂,采光为第一要素,这就要求中空的面积比例有所控制。为此工匠们采用了攒斗、攒接、插接、雕镂等技法,将格心制作得千变万化、目不暇接。
一.攒斗
图案内容:扯不断.习武人物.攒斗
雕刻技法:透雕
攒斗是指以小木件攒合大面积整齐划一的图案,每个单元一致并且相互咬斗成型的一种复杂工艺。这是看似简单,实际最费工时,要求最为严格的工艺。木工如能熟练的做出攒斗方式的格心,其他任何工艺都会毫不费力。
二.攒插
图案内容:扯不断.万字锦地.攒插
攒插与攒斗工艺相同之处也是以小攒大,所不同的是它的榫卯结构不完全是在木件的尽头,它在有的部件中部凿出榫眼,与另外部件榫眼相接,而攒斗是没有榫眼的。攒插工艺的单体一般比攒斗要长一些,尺寸不一,因而形式复杂多变,图案构成也更加多样,攒插工艺看似复杂,但施工时相对容易克服攒斗工艺的两个难点,在整体拼合时易于不断修正。攒插的咬合部位比攒斗灵活,而且相互有所制约,所以攒插格心的牢固性大大优于攒斗方式。攒插工艺的灵活性也使其图案设计随心所欲,冰裂纹这样不规则的图案就是攒插工艺的典型代表。
三.插接
图案内容:花卉锦地.
插接是以长条木件为基本元素,完全摒弃榫卯结构,而是以90度或60度角槽口对接,以大攒小,图案单元的大小是以槽口之间的距离所决定的,双交四椀,三交六椀是这种工艺的典范。插接工艺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图案选择上,它必须是单体同轴,无论如何变化,任何一点均可直线延伸两头,这会使图案细观时寡味。由于插接主体形式单调,故在棂子部位变幻装饰,以弥补不足。这种工艺在消除木材应力上不如前两种,遇干湿易变形。
四.雕镂
图案内容:开光人物
雕刻技巧:透雕.浮雕.
与前三种工艺不同,雕镂工艺以整材为基础,以减法施工。首先是由锯锼空不需之处,露出空间,再雕凿,将事先设计图案逐步完成。雕镂工艺的长处是自由表现纹饰和图案,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故事,以及动物、植物、建筑、器物等等,均可任意表现,因而它大大富了门窗的文化内涵。
以上是门窗格心所采用的基本工艺,其实在现实中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艺组合在一起。例如用雕镂图案做为中心盘,置于攒插格心之中,使格心既丰富又通透,既细致又不单调,表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绦环板和裙板装饰手法类同。由于它们的位置处在下半部,一般不透光,所以只用浮雕工艺来完成。还有相当多的裙板全素处理,既节省工时,又突出了重点,不失为一种简约主义装饰手法。
木雕工艺
雕刻内容:万字锦地.文字.攒插
雕刻技巧:浮雕
《周礼?考工记》记载“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庐、匠、车、梓。”这七种攻木之术今天细分起来有些困难,但“匠”与“梓”之分明确,匠为营造,梓为雕刻。《营造法式》将木作分为大木、小木和雕木。按雕刻形式的不同又把“雕作”分为混作、雕插写生华、起突卷叶华、剔地洼叶华。明清时期的木雕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小木作己成为细木制作雕饰工艺的代名词。木雕更趋向立体化,宋元的剔地雕演变为明清的采地雕,花样分层叠落,枝叶舒卷得宜,表里分明。突雕即明清的透雕或玲珑雕,这种雕法将花地掏空、穿枝过梗,而正面看却不透,实在是巧夺天工。清代又产生了贴雕和嵌雕,使木雕更富有表现力。总的来说,传统窗饰木雕制作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阴雕
阴雕又名阴刻、线雕。线雕是雕刻的初期形式,运用线条雕刻物体的形影,常将图案低凹于木料平面。古时所谓的“雕梁画栋”,“雕梁’即指在梁杭上的线刻图案。这种隐刻在梁柱上的雕饰是有节制的,但在门窗隔扇等非承重结构上又缺乏表现力,所以在明清的木门窗中罕见完全的线雕作品,只偶尔在窗的局部装饰中应用。
二.阳雕
雕刻内容:金玉满堂.四季花卉
雕刻技巧:透雕.浮雕
阳雕又叫浮雕,宋时也称剔雕或隐雕,此雕饰技法表现力极强,所以在木雕工艺中最常见,也是木雕工艺的基础。做法是先将需要雕刻的木板刨平,然后用刀将不需之处剔去,留下纹饰或图案。阳雕又有高浮雕和浅浮雕之分,但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宋代称高浮雕为起突,浅浮雕为剔地,明清以后又有突雕、采地雕之称。此工艺称谓虽多,手法却都一样。清代以后,浮雕工艺有了新的发展,突雕凸面变得更加立体化,依据花样层次分层雕刻,采用透雕的手法来作采地雕,是浮雕工艺中的新形式。
三.透雕
雕刻内容:柿蒂锦地.动物
雕刻技巧:透雕.浮雕
透雕其实是浮雕的极端发展,也就是说,完全剔除图案花纹以外的底板。透雕的工具比浮雕多了锯,先将不要的地方用锯锼空,然后再施以雕凿。透雕在宋时称谓模糊,明清以后有漏雕、玲珑雕之称。透雕又分为:
1、单面透雕,纹饰均在正面,背面只有窟窿。
2、双面透雕,正反面都有纹饰,两面纹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例如:正面为龙的正面,背面为龙的背面;或没有关联,各施一种图案)。
透雕的最高境界清称之为“大挖”,采用整体花样形象为主,剔挖枝梗,搭落灵活,贯穿表现全部枝叶。
四.嵌雕
雕刻内容:扯不断
雕刻技巧:透雕.嵌雕
嵌雕是雕刻工艺的另一种发展形式。其做法是用锯将纹饰事先锼好,然后在平面上按所锼纹饰的轮廓挖出凹形槽,再将锼好的纹饰嵌入,然后修饰。嵌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分色做,使纹饰与地子色彩分明,还能造成一定的空间效果。例如祥云中的龙,另雕龙头镶嵌去,使之有出入于云间的生动形象。嵌雕是透雕和浮雕工艺的结合,但比透雕费工时。
五.贴雕
雕刻内容:花叶.花卉屋顶
雕刻技巧:贴雕
贴雕与嵌雕的工艺相同,但仅贴不嵌,它不需要在木板上挖槽,省工大半。做法是用锼条锯将花样单行锼出,然后胶贴在板面上。它更有利于掌握突出纹饰的尺度,简便了繁琐的剔雕程序,而且还具有嵌雕分色的优点。不过一旦胶性失效,很容易脱落,所以有的做法还佐以铁或竹钉,以克服这一缺点。
六.圆雕
雕刻内容:佛像.人物.神兽.攒插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的雕塑艺术,物体在雕件上以整体来表现。此工艺多用于表现仙佛高士、珍禽异兽及花果等装饰题材。圆雕刀具有多层镂通的技巧,好的圆雕作品物象上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并随着雕工观点的不同,从形态的每一个角度都可呈现其刀工和艺术的完美。实际上在门窗的装饰工艺中,雕刻手段常常是多种组合而行,单一工艺的表现力及实用性总有其局限性。古代工匠用纯熟的技艺和不同的审美情趣,创造出各种各样精美的窗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