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是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狮子最早进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约公元87年),“东汉章帝章和元年,月氏国谴使献扶拔师子”,这一下轰动了整个京城。此后不久,石狮子和舞狮艺术都在中国出现了。现在我们观察石狮子雕像时,不难发现石狮子的形象与真狮子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是因为当时虽然有狮子引入中国,但绝大多数石匠根本就没见过狮子,只是根据听说的狮子的形象特征雕凿而成,所以中国的石狮子脱离了动物学意义上狮子的真实形象,而大量加进了对它的合理想象。中国本土的石雕麒麟、龙、虎、辟邪、狡貌、警餐、角端等神兽的形象被源源不断地转移到了狮子身上,狮子就有了阔及两鬓的方口、大而突出的鼻子、圆睁的怒目、粗壮的身躯、短甚至省略掉的尾巴等。四川雅安高啧墓前的石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狮,呈现行走的姿态,昂首挺胸,有种仰天吼叫的气势。从石狮头的外形,身上的翅膀以及尾巴的造型看,这显然是工匠们想象的作品。
第二个阶段为隋唐时期,这是中国石狮艺术的成熟和辉煌时期。那时候的石狮子,不仅仍然被用来守护陵墓,而且开始成为宫殿、大门的镇守之神。隋唐时期石狮子雕刻基本上还是处于继承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传统。这一时期的石狮子,体态博大饱满,气势宏伟雄壮,形态威猛生动。河南洛阳博物馆藏隋代石狮呈蹲坐式,也是怒目张口,挺胸,但是腰部以下体形明显缩小,整个外形呈三角形,在石狮胸部两侧还饰有火焰纹,这像是狮子的卷毛,看上去华丽而富有装饰性。
第三阶段为五代、两宋时期,这是石雕狮子在中国的世俗化时期。五代时期的大型陵墓和建筑较少,石狮子的雕像数量也不多,但是出现了一些铁制狮子雕像,因为材料的转换也开创了一种新风格。宋代大肆建造皇陵,石狮子作为守护神也随之增多。宋代皇陵的狮子雕像别具一格,颈脖子上都佩有项饰,项饰上挂着响铃,有的还系有精致的链条。装饰风格上的多样化使石狮子也越来越走向民间,被中国百姓所接受和喜爱。民间的石狮子偏重于装饰性和愉悦感,在造型上自然少了许多野性。如河南巩县永裕陵石狮,体型肥壮,怒目张口,颈部处饰有项饰和响铃,雕刻精美细致,整体气势上已不如唐陵石狮子那样雄伟威严了。
第四个阶段为元明清时期,这一阶段的石狮子雕刻艺术全面体现出世俗化、民间化、大众化、日常化的特点,与建筑门楼装饰和社会礼仪结合紧密,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这里介绍一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上海豫园石狮,这是一对蹲立式石狮,昂首远望,屹立在豫园门口。我曾仔细观看过这对古代石雕作品,它的雕刻手法是线面结合,整体感强而细节丰富,与一般常见的单爪踩绣球的石狮子不同,豫园石狮子是两只前爪持一绣球,更显得从容安详,就像一只活生生的狮子正在独自嬉戏,我想这样的造型样式很可能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吧。
综上所述,石狮子与龙、麒麟等幻想的动物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之一。也是我们传统石牌坊艺术上常见的瑞兽雕刻。我们可以假设:如果非洲草原上一只真狮子来到中国的石狮子面前,它一定不会认识眼前这个形象,因为真狮子和石雕狮子几乎是不搭界的两件事。前者是非洲草原上的百兽之王,后者是中国古人借助想象力的艺术创造。而值得庆幸的是,漫长的历史并没有将人们心目中的神兽磨灭,今天我们仍然会对这种源自想象的石狮子雕像心生崇敬,就像崇敬一切有益于当代生活的历史文化遗产那样,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而自豪。
山东嘉祥金点石雕厂,嘉祥知名石雕雕塑企业,雕塑一级资质。专业制作各种石雕,人物,动物雕塑。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优越,金点石雕,是您的首选!
期待与您的合作!!
大型雕塑项目我们更专业……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3153727968 13963709048
更多内容请点击金点石雕官网:http://www.shidia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