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香港、澳门、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最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
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
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
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婉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
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最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中出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舞女、l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龙虎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在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明
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
石材
坚实,耐风化,因而,在岭南建筑中,除了石塔、石桥、石坊、石亭、石墓,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构件和装饰上。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作为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梁枋、井圈等;二是作为建筑物附属体的石碑、石狮、石华表以及石像生等;三是作为建筑物中的陈设,如石香炉、石五供等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审美观点的不断改变,
石雕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数量庞大,类别繁多,是天然石材制品中种类最多的一种,也是异型石材制品中的一个大类。其加工的技艺要求和难度远高于其它类型的石材制品,它是艺术思维创作的完美结合和体现。目前,成批量加工的
石雕就有百余种,既有须用起重设备安装的整体或组合式巨型雕刻件,也有可置于掌心、浮于水面、挂于脖子或戴在手腕的不巧欣赏品和装饰品。对于众多种类的
石雕,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也很难精确分类。根据近几年的发展,结合传统的习惯,可将
石雕制品按以下四种方法分类。
一、 按用途不同分
1、 观赏、挂戴和收藏石制工艺饰品
石雕。如种玉器饰物,各种观赏石及摆设件。这类
石雕制品体积比较小。
2、 石窟和摩崖
石雕。如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
3、 陵园
石雕。如各种陵墓石像、石棺椁、墓葬祭品等。
4、 宫殿、宅第和园林
石雕。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河北承德避署山庄内都装有非常精典的
石雕制品。
5、 寺庙神殿、经幢祭坛
石雕。如北京雍各宫、山东孔庙中的石柱、石栏和神龛都是
石雕制品。
6、 石桥
石雕。如河北赵州桥的人物
石雕、北京芦沟桥上的石狮等。
7、 石阙和牌坊
石雕。如孔庙石碑坊
石雕。
8、 塔建筑
石雕。如各种石塔。
9、 碑书
石雕。如各种纪念碑、陵墓碑等。
10、 人物与动物
石雕。如名人雕像、佛像、石狮等。
11、 生活工艺用品
石雕。如桌、椅、凳、茶几、灯具、墨砚等。
12、 现代城市园林与纪念
石雕。如大型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和纪念雕塑等。
二、 按雕件形体不同分
1、 立体
石雕。包括立体人像、动物雕像、壁炉、雕刻柱头等。
2、 平面
石雕。包括浮雕、镜框、画框、透雕窗格、刻字牌匾、石刻画、影雕和线雕等。
三、 按所用加工工具不同分
1、 手工雕刻品。即用凿、锤、钎等手工工具雕凿的制品。
2、 半机械化加工雕刻品。即部分用手工、部分用机械化加工的
石雕。
3、 全自动数控机械加工雕刻品。
4、 喷砂雕刻品。使用喷砂雕刻机进行雕刻。喷砂雕刻机是使用空气机(气压5-6kg/平方米)和金刚砂喷射在制品雕刻处进行雕刻。
5、 化学腐蚀雕刻品。即利用化学腐蚀液与石材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达到雕刻石材。有凸雕(浮雕)和凹雕两种。
四、 按传统的雕件表面造型方式不同分
1、 浮雕。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体感的图像,是半立体型的雕刻品。因图像浮凸于石面而称浮雕。根据石面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分,又分为浅浮雕及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没有镂空透该。高浮雕是多层次造像,内容都较繁复,多采取透雕手法镂空,更能引人入胜。浮雕多用于建筑物的墙壁装饰,还有寺庙的龙柱、抱鼓等。北京故宫的御道就是浮雕。
2、 园雕。是单体存在的立体 拟造型艺术品,石料每个面都要求进行加工,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细剁斧见长。此类雕件种类很多,多数以单一石块雕塑,也有由多块石料组合而成的,近年此类雕体发展了多促微型产品,有的小似果核,有的薄如蝉翼,更是巧夺天工,被称为"微雕"。此类产品已完全脱离建筑实用而成为纯工艺品,由于小巧而更便于携带,为纪念性珍品,发展前景甚佳。
3、 沉雕。又称"线雕",即采用"水磨沉花"雕法的艺术品。此类雕法吸收中国画与意、重叠、线条造型散点透视等传统笔法,石料经平面加工抛光后,描摹图案文字,然后依图刻上线条,以线条粗细深浅程度,利用阴影体现立体感。此类产品多数用于建筑物的外壁表面装饰,有较强的艺术性。
4、 影雕。在早年的"针黑白"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品。最早的作品是60年代未由惠安 艺人创作的,因作品都以照片依据,故称"影雕"。这种雕件以玉晶湖青石切锯成平板作为材料,先把表面磨光,利用其经琢凿能显示白点的特性,以尖细的工具琢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仅分黑白的不同层次,使图像显示出来,不但细腻逼真,而且独具神韵,是
石雕向纯艺术化的发展,为
石雕工艺生产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外,古往今来的
石雕艺匠还创作了一些圆、浮、沉各种手法兼具的雕件。这类雕件都表现出较复杂的内容,因此采取浮中有沉、沉中有浮、圆中有沉浮的综合手法。
尽管
石雕制品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很多,但其加工工序大致辞相同,一般分:石料选择 模型制作 坯料成型 制品成型 局部雕刻 抛光、清洗 制品组装
验收和包装。而加工这些
石雕制品,其传统的手工加工技法有以下四种:
1、"捏"。就是打坯样,也是创作设计过程。有的雕件打坯前先画草图,有的先捏泥坯或石膏模型。
2、"镂"。就是根据线条图形先挖掉内部无用的石料。
3、"剔"。又称"摘",就是按图形剔去外部多余的石料。
4、"雕"。就是最后进行仔细的琢剁,使雕件成型。
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发出了许多新型多功能的
石雕加工机械,对推动我国
石雕业的发展,改变传统手工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无统一的
石雕产品国家标准,建议完整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为规范和推动雕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石雕分类(按石料)
在石块上雕刻各种图案和形象的艺术,通常也指用石块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中国
石雕按石料分有青
石雕刻、大理
石雕刻、汉白玉雕刻、滑
石雕刻、墨晶
石雕刻、彩
石雕刻、卵
石雕刻等。福建惠安的青
石雕刻以建筑装饰和石狮而闻名,其中石狮口中含有滚动自如的石珠,享誉东南亚。云南的大理
石雕刻以点苍山的大理石为原料,其花纹犹如着色山水,或危峰断壑,或飞瀑随云,镶嵌家具别具一格。河北曲阳、北京房山等地的汉白玉雕刻,在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宫廷建筑装饰,如华表、石狮、栏杆等;现代则用于公共和纪念建筑的装饰,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辽宁海城、山东莱州的滑
石雕刻以小巧可爱的小动物为传统品种。湖南洞口、湖北利川的墨晶
石雕刻,石质漆黑而光亮。彩
石雕刻以浙江青田、福州寿山、湖南浏阳为主要产地。卵
石雕刻主要产于兰州、沈阳等地。
石雕技法有阴刻(刻划轮廓)、影雕、浮雕、圆雕(不附任何背景的完全立体雕法)、镂雕(又称透雕)等。影雕是福建惠安青
石雕刻的独特技法,系用大小不同的钢钻在青石上凿錾,凭借钻点的大小、深浅和疏密来表现山水、鸟兽、人物、花卉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