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门牌](/Upload/20151222223337wnOe.jpg)
福建惠安
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隶中华一绝 惠安晶莹
石雕 属泉州市,人口93万,面积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
石雕之都”。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惠安
石雕分为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等几大类。沉雕主要用于建筑墙面的装饰及碑塔、牌坊、摩崖石刻、匾额、宅居楹联等,以线的造型为主要特色,要求线条劲挺有力,柔顺畅达。代表作有南京雨花台纪念馆《日月同辉》的大型
石雕。浮雕指图像浮突于石料表面,用于大型纪念性建筑物、高档府第、民宅的石质装饰,代表作有民国初年南京中山陵的华表、光华亭的金鱼池等。雕艺企业。[5]
浙江温岭
温岭是我国四大
石雕之乡之一,
石雕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起步于宋代,至明代嘉靖年间,
石雕温岭
石雕 工艺已盛极一 时。台州民间曾流传“黄岩蜜橘雁荡松,太平石工天台钟”的民谣。温岭市有40余家
石雕企业,从业的
石雕艺人近2000人,其中高龙
石雕艺人占80%。
石雕行业的兴起,已成为温岭市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为了共同创建
石雕市场,保持行业的长盛不衰,温岭市高龙乡政府在浦三村专门划出30亩土地,集中全乡30余家
石雕企业建立高龙
石雕园区。政府负责通水、电、路等园区配套设施,制订出优惠政策,实行税收、用电等方面的倾斜,从而使
石雕产业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占工业产值的一半多。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温岭人不断提高
石雕工艺的科技含量,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的
石雕工艺,开始采用电脑刻字设计和人工雕刻相结合的新方法,生产一些品位高、深受人们喜爱的
石雕工艺品。
浙江青田
青田是著名的
石雕之乡,浙江重点侨乡,也是名人之青田
石雕 乡,文化之都。青田生态环境优越,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色美不胜收。我们热忱欢迎大家前来旅游观光,共赏青田
石雕文化。[6]
山东嘉祥
嘉祥石刻技艺精湛,风格奇异,是历代官府向朝廷嘉祥
石雕 进贡之精品。这些石刻以当地盛产的天青石为主原料,辅以大理石、汉白玉等名石珍玉,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规格不一,品种繁多,主要以雕刻龙亭龙柱、琼楼玉阁、飞禽走兽、人物花草及仿古器皿为擅长,有圆雕、线雕、浮雕、平雕四类,既有古老艺术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现代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石破惊天”之盛誉。1996年,嘉祥被国家命名为“中国
石雕之乡”。
河北曲阳
河北省曲阳县4公里长的雕刻路上,两边或蹲或卧的石狮、鬃毛飘逸的石马、神态安逸的长颈鹿等数百万件动物石曲阳
石雕 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园”;漫步在雕刻展销广场上,近10万件
石雕、玉雕、风景石、石材等雕刻产品琳琅满目,又仿佛置身于“玉林石海”中。曲阳县雕刻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姚民哲介绍说,在西汉时期曲阳
石雕已初具规模;唐代,曲阳成为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造中心;到元代曲阳
石雕达到鼎盛。从云冈石窟、乐山大佛、敦煌石窟、五台山佛像、阿房宫、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到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处处都留下了曲阳人的雕刻艺术。[7]
台湾埔里
台湾南投埔里镇位于台湾岛中部,
石雕、水质、醇酒,美女是埔里镇著名的四最,台湾十大雅石之首铁丸石
石雕 的铁丸石
石雕就产在风景秀丽的埔里,而埔里德绍兴酒闻名全球,也是拜优良水质之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小镇物产丰饶,人人富足。受埔里纯美恬静生活的吸引,愈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这里落地生根,造就了当地浓厚的人文气质,各种手工艺百花齐放,尤以
石雕最盛,铁丸石
石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
上好的铁丸石形成于4000米或更深的海底,其密度、光泽度、含铁量均属最佳。因其形成条件的特殊性,此类优质铁丸石石材尤其珍贵,占台湾铁丸石石材总产量的比例不足2%。铁丸石
石雕,就是精选上好的铁丸石石材精雕而成,其石质可谓根正苗红。
铁丸石其形成的年代大约在二百万年到二千多万年之前
惠安
石雕 (2张)
,非常稀贵。又因其石心为黑灰色,石皮色沉若铁,故名“铁丸石”。铁丸石较一般石材之密度高且质地,石质超细,温润有加,有如古代美女西施般的天生丽质,贵气盈盈,又称为“西施石”。
埔里铁丸石
石雕坚持禅静、素雅和灵动的艺术特质,在保持天籁之美的同时,因材施艺,为家居装饰、个人收藏、礼品馈赠等提供卓尔不群的
石雕艺术品。
石雕产品共有两大系列,分别是“一角禅”和“真情石意”两大系列,产品集观赏性与馈赠于一身,以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与风格,为中国传统工艺礼品行业注入一缕清新。
大石窝
石雕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储有极为丰富的石材资源,品质优良,品种甚多。石材的开发最早可追溯至战国燕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色泽洁润易于雕琢的汉白玉为建筑石材中的国宝,北京故宫等宫廷建筑及圆明园 、颐和园等皇家园林所用的石料多采自大石窝。改革开放后,大石窝镇的汉白玉雕刻和石材加工有了长足发展,
石雕工艺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不仅远销全国各地,而且还走出国门销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因石刻文化滋养,大石窝即博得“
石雕艺术之乡”、“书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其中石窝雕刻世家刘氏家族
石雕纂刻深受好评。 2004 年8月,国家发改委将此地列为国家
石雕产业特色小城镇。
惠安
石雕
在明代的时候,惠安很多人考上进士,有很多的牌坊还有很多的墓区
石雕产品。 崇武古城就是在明初的时候建成的,遗物分别有张岳墓的将军、马、虎、羊,崇武城隍庙的石狮等等,这些都象征着当时较高的
石雕的工艺水平。不过那时明代的崇武古城被毁了,石城就是在清代的时候重修的。
清代是惠安
石雕大发展的时期,艺术风格趋向精雕细琢,注重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形成了惠安
石雕的南派风格。这一时期,是惠安
石雕发展史上的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
石雕工人开始走出惠安向外发展的时期。除本省各地外,还通过华侨和商人向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发展。从甲午战争后,台湾岛内大兴建筑之风。吸收了不少惠安工匠到台湾参加
石雕加工生产,并有不少人在台安居。张悃部下,带来的
石雕技艺,成为闽台关系的重要媒介。解放以后,惠安
石雕工艺获得了新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的集美鳌园建设,北京人民大会堂建设,80年代毛主席纪念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湄洲岛妈祖雕像、厦门郑成功雕像都大量地倾注了惠安
石雕艺人的心血。
自从79年经济开放以来,尤其第一届雕刻艺术节后,惠安
石雕注入明显得现代艺术元素,和雕刻艺术相融,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新的标准、新的创意、新的视点。惠安
石雕艺术成为了全县经济的增长点,就2003年而言,县雕刻直接加间接价值就是100亿元,出口汇创60亿,最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雕刻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