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牌坊有种特殊的情节,世上一切建筑,像人一样,都是分等级的,那些长存于世的建筑,
牌坊其功能往往都是非实用性的。
与生活无关,却与思想价值、人文精神、道德教化紧密关联。比如长城,最早是中原王朝统治者
抵御北方强悍游牧民族骚扰而修筑,是大型的军事防御工程,后来历史证明它并没有发挥如其修
筑者所预想的功效,长城今天受人瞩目,是因为成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象征;比如
各地修筑的英雄纪念碑,也都是出于对广大英雄英勇顽强、忠贞坚定、报国保国精神的肯定和赞
美。
在人类生存的这片土地上,拆房扒屋、弃废破旧时刻在上演,大兴土木、兴建工程随处可见。还
有一些建筑,它们历经千百载而依旧屹立不倒,究其根源,倒不是由于材质坚硬耐蚀,或内部结
构的牢固科学,而在于他们所承载起的,乃是人类文明的标识和印记。这些建筑,尤其是一旦与
道德发生关联,就可以长存不倒,还能受到人的尊敬、膜拜、景仰。
牌坊,这种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独特形式,正好可以印证“无用即大用”那句话,它们远离人们
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却多能获得长久屹立资格,这主要应归因于牌坊的独特品质和内涵。
牌坊的来历
关于牌坊,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上写道:“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
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际,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形成者也。”梁先生在专著中把牌坊
当作“装饰建筑”,是针对牌坊与生活实用性之间的距离来说的。但这并不代表牌坊没有用,更
不代表牌坊的价值会降低。在人类活动范围中,除了生存和生活,更重要的乃是精神大厦的建构
和道德基础的夯实。后一项工作,多靠一些“装饰”性的实物去落地实现。
据相关资料记载,牌坊的前身叫“衡门”,即由两根柱子加一根横梁所构成的简单建筑。《诗经
》中有“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的语句,这说明最晚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衡门。还有资料如梁思
成先生所说,牌坊源自棂星门。棂星是古人祭天时的重要祭拜对象,这一星座“主得士之庆”,
预示着人才济济、丰收好运、国运昌隆等。后来在各地孔庙中逐渐出现棂星门,又演化为以棂星
门为原型,更加富丽堂皇、更加威武肃穆的各种牌坊。
说白了,牌坊是一种门,并且是华丽之门、神圣之门、文明之门,但它并不像其他的门,要依附
于某一建筑物,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存在,而是往往单独出现,孤单而自信地矗立于平地之上。
崇伦理,贵气节
牌坊就性质来说,是儒家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基本伦理,通过牌坊的弘扬与宣教,激励着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道德是用来实践的,前提是道德必须深入人心,为人广泛认可。因此,借助道德
先行者或楷模去感染去影响更多人,便是在传统农耕文明时代一项重要的“弘法”手段。中国现
存古牌坊,大多有着道德宣教的功能,它们以家族或个人历史记载形式的定位出现,将儒家的忠
孝、贞节、慈爱等观念传递出来。
安徽棠樾牌坊群就是典型的歌功颂德的载体。棠樾牌坊群建于明清时代,由七座石牌坊组成,都
是为称颂鲍氏家族成员的功德而建立。按照修建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慈孝里坊、鲍灿坊、鲍象贤
坊、鲍文龄妻坊、鲍文渊妻坊、鲍逢昌坊、乐善好施坊。
慈孝里坊建于明初,是为表彰鲍宗岩、鲍寿孙父子二人而建立。宋末元初,徽州府守将李世达叛
变,扬言要杀掉鲍宗岩、鲍寿孙父子其中一人,他们二人争着要死,如此场景打动了李世达,鲍
氏父子幸得释放。后来明成祖下旨对此“父慈子孝”予以表彰,并命令建立牌坊以“留取声名照
古今”。鲍灿坊、鲍象贤牌坊都建于明后期,前者用以表彰鲍灿一生孝敬慈母,后者用以表彰鲍象
贤忠于朝廷,治事有方。鲍文龄妻坊和鲍文渊妻坊建于乾隆年间,都是讴歌鲍家媳妇丧夫守节、
忠贞一生的高尚节操。鲍逢昌坊建于嘉庆年间,建立目的在于歌颂鲍逢昌的孝行。乐善好施坊也
建立于嘉庆年间,是对因官至富的鲍志道、鲍淑芳父子富而好义、乐善好施之为的肯定和赞美。
与棠樾牌坊群性质相类似的,还有四川的隆昌古牌坊群。据《隆昌县志》记载,隆昌县原有古牌
坊近70座,牌坊现存不到20座。隆昌县还被誉为“中国石牌坊之乡”。这些牌坊,相当一部分是为颂
扬隆昌地方官的政绩而立,属于德政坊。这些坊主有牛树梅、刘光第、李吉寿、肃庆、觉罗国欢
,他们都曾担任隆昌知县,且治理有方,口碑甚佳。
此外,还有一些百寿坊的营建,即为那些长命百岁的老者所修建的牌坊,如山东滕州韩楼百寿坊
、安徽泾县九峰村百岁坊等。古人讲“人活七十古来稀”,年岁过百,子女都已到了“古来稀”
的年岁,物以稀为贵,人以寿称尊。儒家讲“仁者寿”,就是说,长寿之人不仅仅在于身体方面
的修为,更在于道德涵养的功力深厚,我们的祖先更愿意相信是积德行善使得人寿延长,终成人
瑞。所以百寿牌坊其实也是对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一种肯定。
重原则,讲规矩
牌坊名字值得推敲,名曰“牌”,有标识标志之意;名曰“坊”,大概与古代坊市制度有关。“
坊”,即“里”,即百姓生活居住区;“市”,即商业贸易区。大概牌坊就是于坊与市的分界线
上出现的界标。许多建筑实体或整体区域,在其入口处,都设置牌坊,大概就是告知来者,过了
此门,就正式进入某一特定区域了。所以说,牌坊本身含有一种严肃、正式的意味,还可以延伸
为重原则、讲规矩之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牌坊就是一种规矩,就是一种礼仪的象征。
曲阜孔庙由正门开始,有多道牌坊,分别是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至圣坊。“金声
玉振”源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在春秋战
国时代,一曲完整的交响乐,以击钟为始,即“金声”,以击磬为终,即“玉振”。寓指孔子思
想会陪伴人的一生。“太和元气”为宋代理学家程颢对孔子思想的赞誉,他认为孔子思想犹如构
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一样贵重。“至圣”源自孔子封号,意思是最伟大的圣人。司马迁在《史
记》中这样说孔子:“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之后自宋真宗起,
历代帝王多以“至圣”为孔子封号。
曲阜孔庙拥有这么多的牌坊,人们必须穿过它们,方可到达祭祀孔子的最重要场所——大成殿。
这其实是帮助人逐渐生起虔敬之心,每过一道关卡,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涤荡,心灵就会受到一次
震撼,当来客走到大成殿门口之时,剩下的便只有恭恭敬敬、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的叩首膜拜之
心了。
孔子有“文圣”之誉,关羽有“武圣”之尊。山西运城解州建有豪华气派的关帝庙,用以祭祀关
羽。解州关帝庙中也有许多牌坊,规模最大的当属万代瞻仰牌坊。细观这座牌坊,其威武之式、
正义之气、雄壮之风,把关羽的忠义神勇展示得一览无余。
万代瞻仰坊上还镌刻有“万代瞻仰”、“正气常在”,令人肃然生敬。关羽忠勇形象经过历代帝
王的宣扬与神话,已然成为为将为官的标杆和榜样,关羽就是官德的原则化身,就是将魂的最高
代表。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