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嘉祥石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时期,雕画大师卫改的“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抉取妙好,色无斑黄,前设坛坦,后建祠堂,雕刻文画,罗列成行”,使“武氏墓群石刻”流芳千古,被称为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武氏祠内的一对大型石嘉祥石雕工艺历经千年而不中断,誉满海内外。随着嘉祥石雕材质从大理石、玉石到木质、象牙、青铜、不锈钢等的扩展,其雕刻技艺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造型门类,技法不一而足。
现在雕刻的题材相当广泛,既有传统的仿古建筑饰品,又有现代人物雕像;既有园林雕塑,又有家庭装饰;既有飞禽走兽,又有游鱼花卉;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长不盈寸的精品。嘉祥石雕以"雕刻之乡"的美称享誉海内外。曲阳石雕的传统工艺是利用开脸特技法,在石料上画出大概轮廓,先雕鼻子,再从头到脚依次雕刻,做到"内外有度,比例协调"。而现代工艺则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依靠科技力量(电动工具),运用圆雕、浮雕、线雕技法,将解剖学、美学融为一体,所雕作品既有高贵华美的传统特点,又有新颖明快的时代精神。
其雕刻工艺既善于利用刨荒、刨光、开脸等特技,又善于目测定型,采用"上细"工艺,达到了"线要直、面要平、弯要活"的标准。嘉祥石雕所用材料天然汉白玉储量丰富,产于该县城南山之下,石质具有洁白晶莹、纯净细腻、脂润坚韧、经久耐磨等特点。既易受刀,又耐风化,色泽不败。嘉祥石雕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构思精巧,造型美观;纹饰清晰剔透,生动逼真;刀工精湛细腻,圆润光滑。料质有汉白玉、花岗石、玉石等。颜色有白、黑、黄、绿、红、灰等。还有形形色色的木雕。狮,是我国现存石狮中唯一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石狮造型艺术珍品,堪称石狮雕刻的鼻祖:两狮昂首扭颈,张口怒目。一狮左足还抚摸着一只惹人喜爱的毛发卷曲的小狮。这些由古代嘉祥石雕艺人创作的石雕艺术,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古代石雕的辉煌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1800年前的高超艺术水平,生动再现了汉代及汉代之前的社会生活,透现出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祠内十大帝王图、水陆攻战图等画像石栩栩如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评价:这些汉代石刻画像超过了同期埃及的石刻和希腊的瓶画。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学者前来观赏、研讨。嘉祥石雕雕艺精湛,风格奇异,是历代官府向朝廷进献之贡品。
丰富多彩的资源给其艺匠施展技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嘉祥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胧的粗框气魄,又承启唐宋自然丰满庄重优美的造型,菩萨观音、力士天女、龙凤狮兽为其艺术典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嘉祥手工雕刻技艺不断受到冲击,开料、手工刨荒、工具制作、手工锤钎等技法已近失传,模型也不再制作。此外,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雕刻材质和雕刻类型受到影响,佛像制作越来越少,这对传统嘉祥石雕技艺的保留与传承也造成了不少损害。必须尽快制订措施拯救嘉祥石雕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