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是各种石料雕刻而成,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石塔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14世纪以后,石塔逐渐世俗化。
石塔前身为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波。在汉代时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石塔这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发展出了石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便派生出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石塔。石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石塔、密檐式石塔、亭阁式石塔、覆钵式石塔、金刚宝座式石塔、宝箧印式石塔、五轮石塔、多宝石塔、无缝式石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石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
在东汉时期,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洛阳,并于西门外建白马寺。明帝死后,葬于西北的显节陵,内建一印度式塔,这是典籍中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佛塔。塔初入中国初期,具有明显的印度式或受印度影响的东南亚佛塔造型风格,但很快就与中国的建筑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中国早有的木构的楼、台或石阙等高层建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了民族趣味。
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建造了很多的石窟和石塔。在云冈、敦煌石窟中都可见到那个时期石塔的造型。现存石塔最早的实物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的小石塔,原来在山西朔县崇福寺内,后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盗去日本。此外云岗石窟中也有很多楼阁式塔的造型;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砖石塔。这一时期主要发展了楼阁式和密檐式塔,建材则是砖、木、石并重。
隋代虽然很短,但佛教盛行,隋文帝杨坚为其母祝寿分三年在全国各州建塔约100多座。专家研究表明,所建都是木塔,已全部毁于兵火,现存的隋塔仅有山东历城四门塔。
唐朝的石塔有了很大的发展,保存下来的唐石塔约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中原、关中、山西、北京等地。唐石塔由于早期建塔的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内部多是空筒式结构,形式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与后来的石塔不同的是,唐石塔多不设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与彩绘。
南诏国统领西南属地时大兴佛教,建寺造塔风行一时,此后一千多年寺院尽毁,仅剩昆明、大理的一些塔。南诏时代的塔与中原文化结合紧密,与唐塔的形制很接近。同期渤海国的塔也都具有中原、关中地区地区唐塔的特点。
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战乱不断,寺塔建造的数量都不多。这一时期塔的形状从方形过渡到了六角形至八角形,塔的内部也由空筒式逐步过渡到回廊式、壁内折上式。
两宋辽金时期,南北建筑各具特色,石塔亦不例外。
两宋期间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宗教繁盛,建筑了很多塔。宋代石塔多为楼阁式塔,或为外密檐内楼阁式塔;此外还有约两成的塔为造像式石塔、宝箧印式石塔、无缝石塔、多宝石塔等其他形制的塔。宋塔平面多为八角形或六角形偶见有四边形者,这与唐塔千篇一律端庄稳重的四边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宋代石塔每层都建筑有外挑的游廊、有腰檐、平座、栏杆、挑角飞檐等建筑部件。在塔院的平面布局上,宋代石塔相比于唐代石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唐代,石塔是寺院的核心部分,大多建筑在寺院的前院;而宋代寺院的核心地位为正殿所取代,石塔大多位于后院或正殿两侧。
辽塔多为实心的密檐式石塔,在建筑上则以砖石仿木结构,惟门窗不用唐塔宋塔的方形结构设计,而采用在力学上更加合理的拱券设计,这也是辽塔在建筑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除密檐塔外,辽塔中尚有少部分仿唐塔形制的楼阁式塔。辽代石塔平面多为八角形,繁复的基座是辽代石塔独有的特色,基座各个立面均做仿木处理,模仿木结构宫殿建筑里面,门窗齐全,表面或篆刻经典或雕凿佛教造像,常见的造像题材有佛像、金刚、力士、菩萨、宝器、塔、城、楼阁等等,非常精美。但在辽代石塔中更多的是一些做法比较简单的石塔,仅第一层或一二层檐施用斗拱而以上其他各层均以叠涩出檐,造型简捷古朴。相比于同时代的宋代石塔,辽代石塔大多轮廓简介造型端庄,亦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金代的皇帝与辽一样笃信佛教大兴造塔之风,但金塔大多仿造唐塔如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或仿辽塔建造,并没有突破唐、辽以来建塔的规制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外形比较怪异的塔,但大多不能形成体系,亦非优美制作,值得炫耀者不多。其中惟河北正定大广惠寺塔值得专门提及,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刚宝座式塔。
元朝皇帝大多信仰佛教,在元朝期间流行于印度的窣堵坡式的塔被再次引入中国,称为覆钵式石塔,另外随着密宗在元上流社会中的流行,金刚宝座塔又被从印度引入并较大规模地建造。
自明清两代开始,逐渐产生了文峰塔这一独特的类型石塔,即各州城府县为改善本地风水而在特定位置修建的石塔,其修建目的或为震慑妖孽或为了补全风水或作为该地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的出现使得明清两代出现了一个筑塔高潮,许多石塔都是以文峰塔的形态出现的。
明清两代的佛塔基本沿袭了辽宋石塔的形制,由于筑石塔数量较多因而种类非常齐全,从楼阁式石塔、密檐式石塔、覆钵式石塔、金刚宝座式石塔等较为常见的形式到无缝式石塔、宝箧印式石塔等奇异的形式不一而足,尤以楼阁式石塔为主流。
石塔历经各代发展,种类多样,但在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石塔一般分佛塔和文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