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楼的文化内涵:石牌楼不只是起着一个点缀装饰的作用,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也很深刻。
中国的古人立牌楼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楼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石牌楼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
例如看到哪个牌楼上刻有龙凤,那一定与皇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龙乃百兽之尊,是封建社会中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征;凤乃百鸟之首,封建社会中常用来作为高贵的皇后的象征。
从石牌楼的群体布局上是有体现的,农村牌楼常采用轴线布局,一个牌楼中轴对称,两个牌楼排在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形成一个有序的空间,在大型建筑群中更加明显;儒家思想讲究“席不正不坐”,这个在牌楼上的体现为单体建筑严格对称;儒家思想对“礼”、“和”都有强调,以便于调和矛盾,在各个阶级之间争取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避免冲突,追求和谐之美,在牌楼上的体现为整体上注意与周围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协调牌楼整体的比例尺度,局部上也注意比例、尺度、还有建筑细部、装饰等。牌楼各部分之间既有变化,又有联系,以达到和而不同的目的。
石牌楼分为三层
上层正中嵌“圣旨”牌座,牌楼盖一石刻歇上顶,左右各立一石柱;
中层中间横嵌“晋安郡王”横匾,匾的左右青石雕人物浮雕像,下一杭子飞龙绕梁,庄严肃穆;杭子下面的雀替是用圆雕手法调出的青石飞龙,形象生动;
下层中间横左右各嵌“东晋名潘”和“开闽世胃”横匾。石牌楼的门柱上镌有石雕华表更显牌楼气势,令人倍觉陵园的雄伟庄严。
农村牌楼集绘画、扁联文辞、雕刻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蕴涵古人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封建礼教、社会生活理念和社会风俗,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要求、价值取向和文化尊严,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另外,作为古建筑的牌楼,因建造时期不同,其艺术风格和精神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