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双街第二届葡萄旅游文化节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本次双街葡萄文化节主打旅游文化,在采摘葡萄的基础上,新增了北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间文化展演、儿童文艺节目专场、百米画卷绘画互动、文玩收藏展览、知名书画老师现场指导等多种类型活动。其中,天津石雕博物馆石雕艺术展更是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的一大亮点,为市民呈现一道感知古老灿烂文明的文化盛宴。
石雕,亦称石刻,从人类起源之初就有了石雕艺术。中国的石雕艺术,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进,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东方神韵。不同时期的雕刻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更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追求。它是华夏文明历史的缩影,更是炎黄子孙世代逐梦的真实写照。
千百年来,由于石雕作品陈放于户外,风化严重,加之人为损坏等因素,致使大量艺术品残损佚失,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一些热爱石雕艺术的收藏家们,他们开始了石雕艺术品的收藏和抢救工作。在天津,也有这样一位痴迷石雕艺术的收藏家,王书玉。他于2014年10月创建了天津石雕博物馆,填补了天津这一领域的空白。
天津石雕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双街村,展馆极具现代感,玻璃幕墙环绕四周,光线、温度及排风等设施全部由电脑控制,在最大程度保护展品的同时也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天津石雕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在于石雕展品的年代和类型非常全面,展出的藏品中涵盖了园林石雕、建筑石雕、宗教石雕、陵墓石雕等。雕刻作品主要有人物、动物、神像、栏板、喷泉、浮雕、龙亭龙柱、琼楼玉阁、飞禽走兽等。这些石雕或雄浑,或古朴,或淡泊,或飘逸,手法圆润细腻,纹饰洒脱流畅。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好评。
王书玉几十年来痴迷收藏,最早主要收藏书画作品,接触石雕是近几年的事情。他的藏品中最为广大市民所熟知的便是陈列在天津戏剧博物馆(又名广东会馆)的京剧人偶,这些栩栩如生,美妙绝伦的京剧人偶曾获世界吉尼斯认证,16年来,一直在戏剧博物馆免费展示。
王书玉接触石雕艺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石雕独有的古老艺术魅力和历史的厚重感令热衷收藏几十年的他感到震撼。随着对石雕艺术的深入了解,当他看到许多古代石雕艺术品或流失海外,或残损佚失,心里很不是滋味。“文物的每次移动都会受到伤害,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我想把老祖宗的珍品保留下来。”王书玉说。从那开始他决心尽自己的全力去挽救这些瑰宝,也得到了许多收藏家的支持和响应。
天津石雕博物馆于2014年6月破土动工,建成于同年10月。建设之初,王书玉往返京津,奔赴全国,日夜兼程。在不足四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博物馆搭建和三百件展品的收集。这样的“中国速度”创造了业内的奇迹。博物馆的创建还得到了台湾、新加坡以及北京、南京、苏州、上海、陕西、河南、山东、天津等各地收藏家们的贡献。目前馆内实际藏品近五百件,包含了为数不多的汉羊、墓表等珍稀作品。其中目前见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尊石佛便是由台湾吴先生免费捐赠的。
据了解,第二座石雕博物馆也于9月19日开馆,占地2000平米,展品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收藏家,目前展品80%到位,永久免费观看。王书玉还计划组织收藏家们进行义捐公益活动,资助弱势群体。
谈及收藏石雕作品的感触,王书玉笑谈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感觉有生以来刚刚找到想做的事儿,也是一件最值得的事儿,希望永远把它做到头儿。”王书玉表示, “石雕博物馆不但现在不收一分钱,以后也不收一分钱,我想唤起更多人的关注,这样才能真正的展现出来保护石雕艺术的意义,让古老的石雕艺术在人类历史中留痕,在传承中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