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NT US
一庙之内,触目皆文物“正一宫”
“正一宫”在同安老城区内,其所处位置历史上曾是漳泉古道驿站。宫庙建于明崇祯年间,建造者为当时的河南巡抚卢经,清道光年间(1836年)重修过。据考证,目前宫庙内的石雕群是清道光年间遗存,其完整性在同安首屈一指。
5月3日,笔者在宫庙入口处看见了两块青石浮雕。雕刻的分别是洋人马戏团驯狮和驯象图,洋人面部特征明显,头戴羽毛礼帽,穿着中世纪欧洲骑士甲胄和筒靴。据了解,作为土生土长传统道教的宫庙,出现这样内容的浮雕,令人惊奇。
除此以外,宫内大量的清代石雕,工艺精湛,件件是艺术品 ,包括了许多样式奇特的大件石雕,有双凤叼牡丹蟠龙柱 、八仙、八美人蟠龙柱、水漫金山蟠龙柱等。
宫内的石刻楹联有7对,其中有一对是用宋代雕版体进行雕刻,这在闽南地区的宫庙中也十分罕见。还有一些木雕同样珍贵,有文史专家感叹:一庙之内,触目皆文物。
一根柱子有人开价40万
近200年来,“正一宫”的石雕保存还很完好。负责人蔡耀灯介绍,这些文物之所以在文革期间幸免于难,是因为当时村民们的自发保护,他们故意将宫庙作为竹篾场,每天都有村民在宫庙里编竹筐值守。
几米高的石雕目标太大,一下子就会被发现,村民最后想了办法,用泥浆和稻草搅拌后,覆盖到这些石雕上面。乍一看,就是一堆泥土和稻草,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
蔡耀灯说,10年前,“正一宫”再次重修。有晋江商人找上门来,对巨大的蟠龙柱很感兴趣。“开价每根40万元,还可以免费帮我们做新的。可我们没动心,毕竟是祖传下来的文物,都是国家的财产,我们有义务保护好。”
如今,为了防止被盗,宫庙内的窗户、大门都加装了铁栏杆。尽管如此,暴露在外面的石雕还是有被破坏的情况。
列为文保单位须等待时机
同安县文化局原局长、文史专家颜立水说,从石雕的品种特殊性、保存完整性、欣赏和艺术性来说,“正一宫列为文保单位完全够格”。
针对庙内出现的罕见西洋马戏团青石浮雕,颜立水曾带照片前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求证。他认为,这反映了清代后期鸦片战争前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频繁程度。一种可能是,外国的马戏团曾到厦门演出,并为普通群众所接受,从而表现在民间传统装饰上。另一种可能是,由于“正一宫”供奉的是武财神,重修时不少捐款的信众是商人,他们当中可能有人与洋商在生意上有所往来。
据同安区文体局负责人介绍,“正一宫”要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有严格的程序,须先报文管部门,再移交区政府研究通过。据了解,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同安至今只公布过8批文物保护单位,“正一宫申请文保单位需要一个过程,且必须等待适当的时机,文物不可再生,第9批时,我们会尽量考虑进去”。
手机:13153727968 电话:0537-6861196 13963709048
邮件:148935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