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NT US
农村牌坊景观的灵魂产物,是旅游资源的根基。深入挖掘农村石牌坊文化内涵,有利于更好的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每座牌坊都有对应的一个故事,甚至有的还有相关的民间传说。因此,在充分表叙牌坊熟知的人物、事件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入挖掘有关村口牌坊的传说,再将其改编成具有艺术性的表演节目,从而使游客对牌坊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好的记忆。也可以举办一些旅游节庆活动,因为一个主题鲜明的旅游节庆活动可以在人们心中树立一个积极的形象,而积极的形象可以使潜在的旅游者选择该景区或该目的地。在主题旅游节庆活动里,几句简单的口号,就能把农村牌坊的名字和对应的历史事件让游客熟记于心。如:可以在徽州举办忠孝旅游文化节,加大力度宣传,利用媒体评选全国十大孝子,然后把孝子和双亲请来,加以新闻报道,这些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牌坊旅游文化开发路线。
农村石牌坊的来源尽管不确,但多数人认为它是一种门的变形,可能与表闾和阀阅相关。表闾之“闾”是闾门的意思。周朝将皇城以外、百姓居住的地方称作“闾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用围墙封闭起来,闾便是里巷的大门。居民被这样编组起来,很方便管理。商朝时,有一位叫作商容的人,受百姓爱戴。周武王伐封灭商之后,特意对商容居住的间进行旌表,表示了礼贤的敬意,由此开启了表闾的先河后来,表闾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旌表制度,当本里的人做了善行,政府便将褒扬的榜文或牌匾悬表于闾门之上,让百姓尽知,既表彰了善行,又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由此,下层百姓与上层皇权之间得以建立起一种密切的联系。
农村石牌坊的群体布局上是有体现的,牌坊常采用轴线布局,一个牌坊中轴对称,两个牌坊排在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形成一个有序的空间,在大型建筑群中更加明显;儒家思想讲究“席不正不坐”,这个在牌坊上的体现为单体建筑严格对称;儒家思想对“礼”、“和”都有强调,以便于调和矛盾,在各个阶级之间争取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避免冲突,追求和谐之美,在牌坊上的体现为整体上注意与周围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协调牌坊整体的比例尺度,局部上也注意比例、尺度、还有建筑细部、装饰等。牌坊各部分之间既有变化,又有联系,以达到和而不同的目的。
从村口牌坊自身来讲,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特点与价值。它极少有进深,只有一个立面,没办法形成使用空间,但是他的标示象征作用极强,在中国建筑的序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农村石牌坊隔而不断,高大醒目。因此牌坊经常被用于传统大型建筑群的标志性入口,如明十三陵入口牌坊,非常雄伟壮观,进入陵区的人们远远就可以看到这个牌坊,告诉别人就快要到啦,领域感非常强。再如有些老城区,古村落保留一排排的传统牌坊,给人的感觉正如刘敦祯老先生所言“令人睹绰楔飞檐之美,忘市街平直呆板之弊”,所以不论从建筑美学来说,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来说,对传统农村石牌坊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手机:13153727968 电话:0537-6861196 13963709048
邮件:148935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