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NT US
石牌坊的造型有二柱三楼式、四柱三楼(五楼)式、四柱冲天式、立体“口”字型等,一般都是横轴线的平面布局。
二柱三楼式,就是两根石柱落地,上部采用木架构抬梁的做法,支撑三个宽度基本相等的楼盖,用于一些规制小的石坊,而且多为贞节坊、节孝坊,是用来旌表节妇、孝子等社会地位较低的平民百姓的。
四柱三楼或五楼式的石牌坊,为四根石柱一字横排,柱间形成三门,居中两根正楼柱比两侧的边柱稍高,所构成的明间的开间和梁枋高度也都要大于次间,造型敦厚严谨。
三楼式的三个楼盖形成上下两层,次间顶上的两楼出于下层,与其相当的明间位置通常安装牌匾,两牌匾上方才是明间 的楼盖,三楼的宽度分别与柱间的宽度相等。
石牌坊艺术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在历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就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石牌坊延绵千载,数以千计,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宫苑、陵园、祠堂、佛窟、寺庙、道观、学宫文庙、会馆、名景胜地、园林、街巷、路桥、府第等处,真是种类繁多、蔚为壮观,展现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石牌坊修建时存在哪些意义?每一座牌坊都是特定历史时期观念形态、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物化,无不承载和包蕴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每座牌坊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石牌坊五楼式的楼盖形成三个层次,下层的两楼分别冠于正柱和边柱之间,与此间的宽度相等;中层的两楼从边柱向内收,但不相接,其中线在正柱顶上,两楼之间通常另嵌有牌匾,上层一楼与明间宽度相等。
四柱冲天式是棂星门的进一步发展,开间常较五楼坊稍有增大,但在造型和细部处理上比五楼坊简化,显得庄重巍峨。
此外还有一种既有楼盖又有冲天柱出头的混合形式。 四柱三间是最多见的牌坊规制,无论官宦贵胄、豪门望族所建的石牌坊,一般都没有超过三间的。有人认为这同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颁布的“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的定例有关。
石牌坊在设计更为讲究,整体也更为宏大,而石牌坊则相对在雕刻工艺上略胜一筹,以精致细腻为主。在村庄之中牌坊是最常见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上面的图案也有更多不同的寓意。
手机:13153727968 电话:0537-6861196 13963709048
邮件:14893570@qq.com